close
曾幾何時
一條二、三千多元的記憶體僅千元以下可以買到
一顆四、五千元的基本容量硬碟僅二千元內可以買到
cpu本來就是看需求買的,所以最低價當然也有千元多可以買到的
power一般的電源供應器從一、二千元變成800到1300元左右
光碟機就更不必說了,幾百元就有了,還有燒錄功能的。六年前要好幾千元。
以前電腦還沒平價化的時候,二手電腦、或電腦用了一、二年要升級的人大有人在
現在只要講到「升級」,基本上,大多網友的建議是 「不必了」
因為再怎麼升級,比買一台全新最低階的電腦,CP值都來得不划算。
造成今日這種局面除了因為全球3c廠商全面削價競爭之外,另一個原因是規格的改變
規格的變更其實從以前就存在
比如cpu的腳位、記憶體從SD變成ddr、ddr2、ddr3
硬碟由ide變成sata
顯示卡從AGP變成EPCI
剛好如果在變更的世代交替之際
這一變就會讓你電腦的升級變成得花大錢買舊規格得到比較差的性能
(舊規格由於會因為逐漸末落,廠商減產甚至停產反而比新規格要來得貴)
電腦變成更平民化,固然是好事
不過二手的電腦會變得更不好賣,以前還可以挖寶的,現在就算挖到寶了
其實也不會覺得太開心,因為可能多個一、二千元,買的新電腦都比全套的二手更快、更省電
不過上述的論點,如果你不在乎那一點性能價格比,其實也沒差,玩電腦,開心就好
什麼新的功能比以前電腦省電啊!性能什麼的,如果你不在乎
其實也沒什麼關係!
全站熱搜